您的当前位置:聋症 > 聋症常识 > 过度劳累小心诱发带状疱疹
过度劳累小心诱发带状疱疹
朱莲花介绍,50岁及以上、患有慢性疾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是带状疱疹的三大高风险人群。
说到带状疱疹,很多人都不陌生,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可能就曾遭受过它的折磨。事实上,超90%的成年人体内都潜伏有引爆带状疱疹的“雷”——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大约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会得一次带状疱疹。这种病毒不能被彻底清除,一旦感染它就一直潜伏在体内,等到免疫力下降或压力过大、过度劳累时就“爆炸”。
比带状疱疹更可怕的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疱疹消失,疼痛不消,部分患者疼痛时间可达10年。
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朱莲花表示,在带状疱疹起病72小时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神经痛的发生。但是由于认识不足,容易在疾病初期忽视了它,因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皮疹并不只是长在腰间
朱莲花介绍,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和水痘的“罪魁祸首”都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疾病。
儿童时期,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通常会患水痘。水痘痊愈后,病毒依然会潜伏在体内。有数据显示,超90%的成人体内潜伏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功能逐渐下降,潜伏于我们身体中的这种病毒就容易被激活,导致皮肤出现带状疱疹。
“50岁及以上、患有慢性疾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是带状疱疹的三大高风险人群。”朱莲花提到,50岁人群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即使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在50岁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仍会陡然增加。
带状疱疹的皮疹通常沿神经区域分布,特别是在腰部,这种呈带状分布的特点使得患者感觉像是被“龙”或“蛇”缠绕在腰间一样,因此得名“缠腰龙”“蛇缠腰”。
“皮疹主要表现为沿着单侧神经节段分布的红斑、簇集状水疱,常伴局部神经痛。”朱莲花说,带状疱疹通常沿着单侧的神经节段分布,但在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免疫系统非常脆弱,可能会出现双侧带状疱疹。
此外,带状疱疹的皮疹并不是只长在腰间,它还可以长在头面部、颈部、胸背部、四肢等部位。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等是特殊的临床类型。因病毒更容易侵犯视神经、听神经,可影响患者的视力和听力,甚至有致盲致聋的危险。
带状疱疹最影响人们的不是皮肤问题,而是神经痛。朱莲花表示,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疼痛主要是病毒入侵,使神经受损导致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具有嗜神经性特点,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并不会马上发病,而是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潜伏,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会大量复制,导致带状疱疹发作。一般患者年龄越大,免疫力越差,患带状疱疹后对神经系统的损伤越严重,神经疼痛症状越明显。
临床数据显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发生率还与疱疹面积成正比,当疱疹面积较小时,患者可能无神经痛或神经痛症状轻微,疱疹面积较大时,可能会出现神经痛。
“带状疱疹引发的神经痛可能更甚于分娩阵痛、慢性癌痛等剧痛,可达十级痛感。”朱莲花提到,这种神经痛可以是刺痛、烧灼痛、电击痛、触碰痛等,每个人的感受可能不一样,具体与患者年龄、疱疹面积、患者体质等因素有关。
出疹期间(一般为7—10天内)为急性期,几乎所有带状疱疹患者急性期会有疼痛,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有些人还会在疱疹出现之前,就感到轻微的疼痛、刺痛或灼热感。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人可能越来越痛。疱疹愈合后超过3个月为带状疱疹后遗症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后遗症期的疼痛。
及时治疗可有效减少神经痛发生
要避免带状疱疹神经痛,最好就是及时进行治疗。朱莲花提到,在起病72小时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神经痛的发生。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内,病毒繁殖最为活跃,及时干预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从而减轻对神经的损伤。
因此,一旦发现带状疱疹的症状,如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应立即就医并接受正规治疗。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止痛和预防继发感染等。早期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降低后遗神经痛的风险。
大多数人一生中只会发作一次,但在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或免疫功能持续低下的情况下,病毒可能再次活跃,引发新的带状疱疹。
“在临床工作中,曾遇到过一位因为肝移植的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患过8次带状疱疹。”朱莲花说,即使经过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也可能复发。复发的原因可能与患者免疫力下降、病毒感染未完全清除等因素有关。复发后的疼痛可能更加剧烈和难以控制。
要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和复发,关键在于增强自身体质,提高免疫力。朱莲花表示,免疫状态不好的时候,体内的病毒相对容易再激活,进而引发带状疱疹。通过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避免与感染者接触,也是预防带状疱疹的重要措施。
另外,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建议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带状疱疹病毒有一定的传染性,尤其是正在活动期的带状疱疹患者可能会把疱液中的病毒,传染未感染过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