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聋症 > 聋症病因 > 韩戾军文心永续情怀不朽

韩戾军文心永续情怀不朽



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骄傲,它像一条母亲河,千百年来用宽广的胸怀哺育包容着炎黄子孙。滚滚的历史车轮带走的不止是尘埃,还有中国文化曾经的辉煌与璀璨。在日积月累的透支状态下,我们又能为我们的文化骄傲多久?

  韩戾军是吉林省美术馆的副馆长,同时也是享誉省内外的书法名家,他用最犀利的语言,直指现今社会中文化缺失所带来的贻害;用最温柔的情怀,将世人带回那个有着文人雅士登高望远、临水吟哦的文化桃源。

  韩戾军练书法讲究的是水到渠成的自然,非为名也非为利。

  文化断层源于生活

  几日前,友人外出游玩带回几枝莲蓬,韩戾军将它们插在瓶中,随性又不失雅致。案头有了这瓶清供,寒凉的深秋时节也似增添一抹温馨。

  说到清供,韩戾军感触颇多。在他的茶桌上有几盆菖蒲,翠绿又纤细的叶子一簇簇长得颇为繁茂。这种来自南方的植物以其坚韧常翠深受历代文人墨客喜爱,韩戾军每日为它们浇水、松土、施肥,受繁忙生活所扰的心竟然奇妙地安宁下来,于是乎,菖蒲成为墨室中的正式居民落户于此,每日与他晨昏相伴。

  “我们现代人总是忙忙碌碌,行色匆匆,但是古代的文人不是这样的,民国之前的文人生活状态和现在不太一样,那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现在不一样,艺术源自生活,文化如果出现了断层那说明我们生活的环境改变了,我们要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趣味。”

  在韩戾军的眼中,大文豪鲁迅先生完全称得上是个“有趣味”的人,闲时追古,“顺便”练书,这是韩戾军一直崇尚的文化生活方式,讲究的是水到渠成的自然,非为名也非为利,随心所欲反而独树一帜,可称大家。

  中国的传统文化绵延不息上千年,但在言谈之中,韩戾军透露出对当下中国严峻的文化断层现象的担忧。“我们不能把一切都交给机器,在思考中生活、在生活中思考,追寻我们的人生价值,这些都很有意义。年轻人喜欢新鲜事物,手机是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但这种依靠过了界就成了依赖,有时候我们要向古人学习,学习什么呢?学习古人是怎么‘玩’的。古代的物质条件比不上现在,但古人比我们会玩,初春结伴踏青,深秋携伴赏枫,一草一木皆可入画,旧砚老石都可作书。现在我们的生活缺少了这种趣味,如果要转变,就要像过去孔子教学生从诗三百开始,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未来才有复兴的希望。”

  韩戾军的书法显露出他在人生境界和精神格调上的追求。

  忧患意识从未死亡

  韩戾军从来不是一个一门心思钻研书法而对社会民生漠不关心的人,他的心中有大爱,更有传统文人式的济世情怀。古人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韩戾军心中,文人是一个名词,代表了一种精神和风骨;文人也是一个群体,孕育了侠肝和义胆。文人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藤缠于树,如潮起于海。

  每天打开门窗,迎面而来的是凡尘喧嚣。文化不是独木,它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相辅相成,唇齿相依。这些年国家一直在提“振兴东北”,如何将振兴落到实处,看得见摸得着?韩戾军以一个文人的角度,敏锐地察觉到这其中牵涉到的很多文化因素,东北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都可以乘着政策的东风展现全新的风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南方,一个孩子如果不想念书,考不上大学,家人会说那你就出去找点事情做吧!他可能会去修手机、会去学理发,慢慢就能自立门户;在我们东北地区,商业经济起步晚,这些年一直在努力,政府也在不断扭转老百姓的思维理念,只有这个社会的氛围好起来,从官到民一起加油一起使劲,才能产生自食其力、自强不息的精神。谁会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好?我们才是最希望东北能振兴起来的人,有问题不可怕,要去解决它!”

  韩戾军的批判从不无的放矢,也不哗众取宠,他坚信真正的文人都有爱国的情怀,由此而生的忧患意识从未死亡。他用一双朴实的文化人的眼睛来观察这个社会,不炒作、不浮夸,只为讲出内心真实的声音,能够亲眼见证经济繁荣发展、文艺百花齐放、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蓝图。

  生于此时,我们已不能摆脱社会这个大环境对我们的浸染,如何能始终坚持优秀传统文化不动摇,韩戾军的答案振聋发聩:“要让文化人真正地多起来!”

  韩戾军始终保持着文人式的社会关怀及忧患意识。

  来一场灵魂的革命

  韩戾军说,真正的大师无一不是拥有一颗纯粹文心的人。他们不执着于学术上的高屋建瓴,梁实秋写《雅舍谈吃》,周作人将故乡的野菜收入散文集,在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文学趣味是韩戾军所赞颂的生活态度,只要有心,生活无处不诗意,人间处处有真情。

  韩戾军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及当代书法最大的结症在哪里,他给出的回答是“知识分子的缺位”,这是他一直坚持也敢于向公众抒发的内心呼声,现今社会,大家难求,仅留给后人一个高山仰止的背影。我们现在的文化艺术环境,已和梁实秋、汪曾祺、周作人这样的大师生活的年代不同,如果单纯追求技术的精纯,恐会失去意境悠远的生活趣味和精神格调。

  韩戾军感慨现在的书法界,“需要的不是技艺上的提升,而是一场灵魂上的革命”。一个人写出来的字或者文章应该能够体现出他的思想、修养和追求,所谓字如其人,两者不能割裂开来。“如果你看胡适的字,他的字和他的人给人的感觉很类似,带有浓烈的个人特质,再去看他的文章,也是一样的感觉,因为他的字里承载了文化,还有他对文化的理解。艺术如果脱离了对人、对生命的关怀,那么它就死亡了。”

  在韩戾军看来,一个人的内心空间是有限的,若要给艺术和文化留存空间,那就必然要舍弃一些东西。中国古代哲学家主张童心之说,就是要不忘初心,如果连一颗赤子之心都难以保持,那我们就真正地失去了文化。

  “真正的大家,是把艺术和文化当做他生命的追求,出于一种纯粹的喜爱,唯有如此,方能成就他们在文化艺术上的崇高成就。”

韩戾军近照

  人物简介

  韩戾军:年11月25日生,吉林省桦甸县人,现任吉林省美术馆副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省第四批创新拔尖人才;吉林省第十二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书法大展评审委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长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长春市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成多禄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会员;长春市文艺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重大书展并获奖;作品被中南海、文字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常熟美术馆等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文章及作品见于各类专业报刊杂志;出版多部个人书法专集及学术专著;多次在全国各地举办个人书法展览。









































北京白癜风十佳医院
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kcc.com/lzby/5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