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聋症 > 聋症病因 > 移动剧场TTc沈丕基西关小姐去
移动剧场TTc沈丕基西关小姐去
移动剧场TTc
沈丕基:“西关小姐去哪了?係邊度?”
文/EchoMok
11月25日晚上8时,小洲村礼堂前的音乐照旧响起,大妈们整齐划一地跳起了广场舞。而广场旁边,烧烤摊位的白烟不停窜出,朦胧地映着中国妇女的欢快身影。
艺术家沈丕基从礼堂安静地拿出琴桌和木椅,在她们队伍的前方摆下。他卸下背上的古琴,放在琴桌上开始忘我地弹奏起来。跳舞的大妈们一开始好奇,有的停下来指指点点,有的不顾一切地继续跳舞,而有的,看到前方架起了相机,以为要拍小电影,跳得更加起劲。周围的村民开始围观,小孩子兴奋地跑步尖叫,大妈们归队在艺术家身后继续舞蹈,旁边的城管开始大吼……而沈丕基,在夜色中的小洲礼堂前,不慌不忙地弹完了一首古雅的《渔歌》。
“Hownice!Itcouldmakehistory!”在场的德国艺术家Angelika兴奋地说道。
沈丕基本是应邀参与TTc移动剧场的艺术项目,连续三天每天八个小时在小洲礼堂里面做一个名为《三个三分之一天》的行为作品。开幕后当晚,他看到小洲礼堂前的广场舞,便觉有意思,加上当天发生了一件有趣的偶发事件:他正坐在TT装置上闭目等待前来把玩古琴的观众,而一群中国大妈兴奋地冲进了礼堂,她们跟我们一样架起了专业的相机,但直接无视了艺术家的存在,冲到了礼堂充满时代感的舞台上激情地摆起了各种姿势。这个矛盾而有趣的场景,给艺术家产生了主动和她们互动的想法。
沈丕基在礼堂的TT装置上,搭起了半透明的白蚊帐。蚊帐内,置有一张琴桌与一张安装着丝弦的名贵古琴,两旁有木椅,沈丕基坐在一端或爬上梯子,游走在装置上,等待观众随意拨弄古琴,聆听初音。观众在随意演奏时,艺术家的影像投影在帘子上,观众便暴露在虚幻光影的聚焦之中,伴着声音装置发出的特定声音,”弹”着他们不熟悉的古琴。
这个24小时的行为包括外延的广场舞演奏行为都充满矛盾性。从空间来说,在充满红色大字标语的,年代感十足的礼堂中做行为作品,这无可避免地是一个矛盾的举动。蚊帐内的空间是私密的,礼堂是个半公共的空间,而广场却是一个全公共的场域。从窥探的私密空间到公共场所的暴露,从被动到主动被看见的空间转移,它把内外空间联系起来去探讨艺术家和普通群众的关系:一个是象征大众的广场舞,一个是代表高雅艺术的古琴演奏,两者在矛盾之中融合。此时此刻的画面中,两个群体都是行为作品的主角。背景是不自知的大妈,她们整齐划一的步伐和震耳欲聋的广场舞曲淹没了前方慢慢而弹的琴声,但是群众却不断地围观。这样的冲突就像是机械复制的工业文明时代下,趋相似性群体和独立个体之间的对比;又像是先锋艺术在努力亲近普通大众的过程与态度的呈现,更像是小众艺术融入平民生活中的一种窘态……
当然,这也像在场的德国艺术家AngelikaMentz说的那样,这是一种“intervenir”(干涉)。
在中国,“侵入式”的行为艺术还在一个较为年轻的阶段。而沈丕基这样的一种介入,从邀请观众走进空间到主动出来介入群众,从静态的礼堂背景到动态的中国式广场舞中,这是一种相互渗透的实验。群众理解或不理解这是另外一回事,重要的是,在这样一种侵入与反侵中,她们有真真正正地参与当代艺术中来。
更关键的一点是,这个创作并没有太多的预设,它具有很强的偶发性和即兴性。正如UMSpace联合总监杨帆说的:“这很沈丕基式”,“即兴”一直是沈丕基很多现场艺术创作的关键词,而即兴的价值在于,艺术家说是一种技术习惯,结果如何,变化莫测。在声音实验上,沈丕基玩摇滚,玩朋克,如今弹传统古琴与声音艺术实践,甚至是绘画与一些固定的新媒体视觉艺术上,都有一定的实验性。也许是年轻时候的朋克精神影响的即兴态度,不愿跟着主流走,但这种理由我们看到的是简单且表面的,很少人会去关心艺术家内心的变化。
这种形式到底是一种单纯的艺术风格体现还是内心复杂的最初情感之爆发?
沈丕基说:“20年前没有广场舞,虽然我当时在玩朋克,但我注意到了老广州的杨氏太极拳,如果广场舞大妈都喜欢上古琴了,慢慢地大家就会喜欢太极拳,古人的生活方式很安静,不扰民,很美!”
“我感觉到老广州文明在慢慢消失,这次比起我二十年前来广州时又不见了许多,其实很多城市也都有这个问题,大量的移民改变着老城市的文化,这是农村包围城市后的结果吧?”
20年前,沈丕基的深圳“向日葵”地下乐队,在当时的广州各地不插电酒吧、壹玖玖吧、万国溜冰场等地频繁演出过。这几天的行为创作中,脑海里一直浮现的是当年的画面,他表示收获很大,不论是从自己的古琴演奏上,还是以后在声音艺术与行为的实验上,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方向。同时也反思着一个问题:作为先锋艺术家来说,也许这只是个过程吧!朋克与古琴对他来说是带有实验性的,有机会就应该去尝试,互动的矛盾性也许能产生另一种真实的美。
沈丕基开玩笑地问:“西关小姐去哪了?係邊度?”
现场研讨会
当沈丕基尝试着邀请观众去弹古琴,同时他又自由地爬上TTc装置梯子去睡觉,把下面的空间留给观众让他们随意去发挥,制造声音……我觉得这太棒了,就像一幅会动起来的图片。
——安吉莉卡·曼兹[德]
这个是化被动为主动,从一个礼堂内的被动空间跳到外面的主动介入,把这两种东西发生关系,这是巧妙的。这是沈丕基对生活的一种敏感,对生活的态度也就看出来了。
——你我空间联合总监杨帆
不管是冷清也好,热闹也好,这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代艺术到底是什么?”当它在曲高和寡,自嗨的时候,艺术它到底是什么?像我们主动以艺术的方式介入类似广场舞这种普通的百姓生活的时候,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他们的理解或是不被他们理解只为获得一种热闹的时候,当代艺术又是什么?
——你我空间联合总监胡震
看到古琴和当你触摸这个琴弦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当我摸到琴弦的一刻,它好像唤起了我很多内心深处很安静的东西。我刚才看到你们的投影,那个广场舞的背景,前面是你在弹琴,这大概就是你所追求的那种怎样在一个喧哗的地方保持自己内心很安静的东西。但是呢,又不仅仅是这个。
——叶羽(心理医生)
广场舞的场地很多烧烤的白烟在冲,这很不健康。但她们觉得锻炼身体不是本质,群体活动才是她们的心理需要。
——萧瑱(琴友)
古意新声,雅俗共赏,和古琴的初夜也是初遇,你只能小面积地触摸它,感受它的身体、性情和思想,可能一拍两散,可能一别两欢,也可能生死相许。
——沈鱼(诗人)
参与者部分留言
对心而谈,无为而行,随心随性随缘。——秦子沁(茶舍主)
第一次接触古琴,虽说不能太能体会曲中的感情,但仔细品读中仍能读出浓厚的中国味。但在节奏上仍有点与心中所想不一致。在框架上,有种不对称的美感,总体喜爱帘子的搭配方式。——梁尉晋(学生)
鸾舞镜悲鸣死。——秦子荃(设计师)
对艺术感兴趣的理工生。——庆鹏展(研究生)
人无远近,含笑不忘初念。——杨洋(编辑)
悠远,宁静,深邃。——秦子嫀
多谢!?很有意思,尤其是沈丕基在现场。——郑琦(无业)
Interestingconcept,Ididenjoyplayinganinstrumentforthefirsttime.——PeterKoioppic(Photographer)
弹古琴很有意境,艺术家很安静,感觉很奇妙。——曾丽娟(学生)
宁静致远。——学生
宁静。——区(学生)
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林加德
入门了!——赖周易(学生)
想找出。——陈彦伶(学生)
古琴音色醇厚,光影营造的感觉如梦似幻。放弃对演奏效果的执着,沉浸其中,有如穿越之旅,放松而美好!——李芳(自由)
对古琴兴趣浓厚,因此也学古琴,感觉古琴不是很好。——刘音花(学生)
觉得充满一种优雅古韵。——马紫红(销售)
当亲眼看到沈丕基在广场舞前弹古琴的那一幕,我心里莫名地激动,不停地在思考一种即兴行为带来的矛盾而真实的艺术趣味。——莫绮婷(TTc策展助理)
不会弹。——石春玉(上班族)
感觉手很笨,应该很难学的样子。——刘鹏(护士)
找不到调。——杨雁冰(学生)
感觉很神奇。——李健(学生)
感觉很不错,过了把瘾。——段症(学生)
感觉挺好的,有艺术家在对面!——学生
环境氛围很安静,我们一个个认真弹,像在写作业。——潘小妹(学生)
一开始弹没有声音,感觉自己毫无乐感。不过能真诚地弹一次古琴,还是很开心的。——梁巧盈(学生)
很安静,虽然是随便弹,但是按自己的心境去弹琴。——莫培卿(学生)
艺术家简介
沈丕基
ShenPiji
自由艺术家
出生于福建闽南书画之乡诏安
开始学习吉他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主修现代漆画
工作生活于深圳
参加深圳“黑洞”乐队
组建“向日葵”深圳地下摇滚乐队,任主唱与主音吉他
乐队被收录于《中国摇滚手册》
成立深圳梧桐琴社
/参展、声音现场/
《生活·压力》声音实验现场系列(、、·深圳)
深圳建筑双年展的开幕现场、参展声音作品《每天》()
第五届深圳水墨双年展()
德·中国际爵士即兴音乐节(·深圳)
“身体力行”香港国际行为艺术节(、·香港)
“以身观身”澳门国际行为艺术节(·澳门)
“谷雨行动”国际行为艺术节(·西安)
波兰CHOP国际音乐节(、、·深圳)
香港国际诗歌节(·香港)
“采耳”实验声音现场(·深圳)
第十五届韩国全州国际清唱艺术节总开幕式(·韩国)
/个展/
“沈丕基在这里”个展(·深圳)
“独闲·散拍”个人实验音乐会(·深圳)
“沈丕基的线”个展(·香港)
“沈丕基在哪里”个展(·深圳)
“对蛙行动”一年行为(·深圳梧桐山)
/策展/
“厦门时差”首届厦门国际行为艺术节(·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前方变速”国际行为艺术计划(·深圳)
首届艺象声音现场艺术节(·深圳)
联合策划第十届“谷雨行动”行为艺术节(·深圳)
图片提供/莫绮婷
本文编辑/莫绮婷,陈彦伶
TTc/移动剧场“艺术加载”正在进行中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