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聋症 > 聋症病因 > 名师在线诗词和俗语中的声现象

名师在线诗词和俗语中的声现象



北京中科白瘕风是几级医院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guides.html

诗、词和俗语中的《声现象》

一、诗中的《声现象》

1.《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音色。相同的还有:

2.《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里的“乡音”展示的也是音色。

3.《枫桥夜泊》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从“夜半钟声到客船。”中我们可以获知,钟声通过空气传到客船,即声波的传递,传递的是信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

“乌啼”就是乌鸦的叫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里“不敢高声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恐惊天上人”,不过天宫里人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二、成语(词)中的《声现象》

隔墙有耳——声音可以通过介质传播。

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

引吭高歌:指声音的响度大。

低声细语:指声音的响度小。

悦耳动听:指声音的音调好。

掩耳盗铃: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音。

余音未止:其中的原因是虽然停止敲击物体,但物体依然还在振动,还在产生声音。

弦外之音:确实存超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的声音,如超声、次声,我们根本听不到。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大喊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遇到物体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三、俗语中的《声现象》

闻其声知其人。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声音的音色就能分辨出熟悉的人。

但闻其声,不见其人。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当波长大于障碍物的尺寸时,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并且固体还可以传声,因此能听见声音;而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视线极易被障碍物挡住,故看不见人。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烧开水时,壶底的水吸热,汽化形成气泡。水没烧开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气泡的一涨一缩,激起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响声。水开时,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相等,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大,到水面后破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kcc.com/lzby/13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