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聋症 > 聋症症状 > 行画是油画吗,区别在哪儿
行画是油画吗,区别在哪儿
画油画的瞧不上画行画的,其实,行画里面也有高下之分。
网上说:从严格意义上讲,“行画”不属于油画、它属于油画工艺品。因其“媚俗”,所以艺术性很肤浅,价值也低。当然,在外行眼中,行画也是油画,起码它也是用油画颜料画在布上,也是装画框。但行画与真正油画的区别主要不在工具上,而在艺术性和原创性上。
行画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艺术品复制的方法,以临摹世界名画为主。并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画家原作,就弄点便宜的赝品,装点家居,附庸风雅,算是文化消费吧。
在中国流行的行画是从韩国传入的,传入香港后统称韩画,后传入广东,最初称为行画﹙国内对于仿制的古玩称行货,故而得名行画﹚,南方主要以广东、福建等职业画室以临摹世界名画为主,也称商品画。北京潘家园卖得也挺火。
有些临得还挺像,比如英国伦敦的达利奇美术馆花英镑,通过网购的方式,在中国订制了一幅油画复制品,能冒充原画混在展厅里,展厅老板当然是为了图便宜。像这类行画,画到这种程度就算高档的了,家里挂这样一幅也不错。
依我的看法,这种画也可以不叫做行画,每一位画家都临过大师的作品,临摹就是一种学习方法,画家们投入了不少心血,临得很像,不是以挣钱为主要目的,可以算正规油画嘛,但不能叫做创作。
但多数行画往往比原画更加色彩鲜艳亮丽,有的甚至达到“艳俗”程度,鲜红的花,翠绿的叶,不忍卒睹,就跟红袄绿裤一样,就为迎合市场喜好,所以被称“媚俗”。
画家的创作作品往往是先有文学构思,再通过采风速写、摄影(现代画家做法)、然后倾其心血,有时要花几年才能完成一幅作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笔触,画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和质感,有主题有思想内涵,那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行画则是“工业品”,是具有行业加工、流水作业性质的产品,同一幅画样,成批大量复制,“生产”出好多同样的。有时好几人一起画一幅画,每人画自己熟练的那块,比如这人善画树,那人善画水,最后拼成一幅画。甚至采用现代机器印刷技术,先喷绘,再加点手绘。所以成本低,速度快。
这些还都算是比较讲究的,好歹临摹名家名画,即使不像,也大致是那个方向,能满足买家向朋友展示“有文化”“有层次”“懂名画”的心理需求。
(行画是成批复制的)
有的大型综合市场所见的行画更等而下之,有的连名画也不临摹。
众所周知,风景名画往往是真山真水的写生,不少市民看不出这种名画有什么好,不就是我们经常见过的实景吗?所以商家按市民喜好“创作”出市民心中最理想的“梦中家园”,比如这边在最恰当的地方“建”一座别墅,旁边来条小河,河上必得排列着整齐的鸭子,路边开着鲜红的花儿,旁边栽着似乎喷过绿水的树,天空永远鲜蓝,飘着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的几朵白云,白得耀眼,而且必飞着整齐的小鸟。画中往往还出现一两对情侣,或轻轻划着小船,或倘佯在林荫小道。
这类行画往往画技也拙劣,但肯定画得快,成本低。显然,这类行画卖得更好更快,这就是商家策略。
为什么拙劣?首先是假。那些临摹名画的,水平太低,看着就假。而不临摹名画,自己编织甜俗的梦,就更假。就像看某些武侠小说,胡编乱造,个个功夫高深,而且情节永远是巧合。或者看肥皂剧,男女主人公永远是高富帅、白富美,为点儿婆婆妈妈琐事吵得震耳欲聋,剧情还到处是破绽。
但“假”并不妨碍行画卖得好,比如肥皂剧的收视率就比内容深刻的艺术片高,究竟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市场决定一切。
(北京潘家园行画之一)
国人现在富了,档次提高了,家里不再挂印刷的便宜年画“胖娃娃”“年年有鱼”之类,而要挂真正手绘的“油画”,画中还要有别墅,有美女,这毕竟是社会的开放和进步,是好事。对于百姓来说,起码能分清这是手绘的画,那是印刷品,这叫油画,那叫国画;更进一步,知道油画是画在布上,而不是纸上,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再能分清油画、水粉、水彩的区别,那就算是有“艺术修养”了。
(北京潘家园行画之二)
画家的作品毕竟太少太贵,买得起的人不多,而且不大好懂,的确不如行画既便宜,还更“好看”。我想,通过长年的文化市场薰陶,百姓的艺术欣赏水平会一步步提高,起码会买点儿真正临摹名画的高档行画,也算是画家们的福音。
图片来自网络
文/闲云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