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聋症 > 聋症护理 > 傅青主2

傅青主2



成就

在学术和学术思想上,傅山的学问文章,都追踪当时的进步思潮,尤其是前半生明朝末亡之时,他的思想带有强烈的进步倾向,不重视当时学者重理学的倾向。他赞扬具有革命新精神,被明朝统治者视作洪水猛兽的李贽学术思想和刘辰翁、杨慎、钟星等节高和寡之士的文风。对明末的政治腐败,官场龌龊,是有清醒的认识。清军入关明王朝灭亡后,傅山一反清初一般学者以经学为中心的研究范围,而是独辟研究子学的途径,冲破宋明以来重理的羁绊,开拓了新的学术研究领域,成为清之后研治诸子的开山鼻祖。至于傅山的诗赋,则是继承了屈原、杜甫以来的爱国主义传统,他主张诗文应该“生于气节”,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为衡量标准。傅山一生著述颇丰,可惜所著宏论,大都散失,只存书名和篇名,留存于世的仅《霜红龛集》和《两汉人名韵》两部。

在诗、文、书、画诸方面,傅山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书出颜真卿,并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他的画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画山水、梅、兰、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画征录》就说:“傅青主画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也有气。”他的字画均渗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气节,流溢着爱国主义的气息,在中国古典书画艺术中,博得后人的高度赞赏。

傅山在医学上,也有着巨大的成就。他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科科均有很高的技术,而尤以妇科为最。其医著《傅氏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世,造福于人。傅山极重医德,对待病人不讲贫富,一视同仁,在相同情况下,则优先贫人。对于那些前来求医的阔佬或名声不好的官吏,则婉词谢绝。对此他解释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医与好药,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医与胡药,正经者不能治。”

傅山作为封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一生中处处表现了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他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和气节,毫不愧对“志士仁人”的评价。

康熙二十三年(年)初,傅山的爱子傅眉忽逝,年愈古稀进入风烛残年的傅山悲痛异常,再也经受不得如此打击,不久则撒手人寰,与世长辞,时年77岁。(后文有表,说是79岁么。虚岁?后半年生的哇?)

纪念

“傅山祠堂”,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傅山先生故里“西村”。是在一户老夫妇二百多亩的农耕与民居两用地上建造的,占地约一百多平方米。古代,这里属太原府阳曲县管辖,解放后,归太原市北郊区。

“傅山纪念馆”,位于山西太原晋祠博物馆内胜瀛楼的西南侧,是坐南向北的一座清代建筑的四合院,其总占地面积.5平方米,整个馆址东西宽20.7米,南北深27米,馆内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构形与装饰,内有南屋五楹,东西配房各三间,前开屏门,别成院落,东北隅辟小门,东出别构小院。馆内四周连通,布展灵活方便,为回廊式的展厅,雕刻精致,油饰彩绘,雅致怡人。纪念馆是永久性陈列展览与收藏傅山书画精品、文献资料及对外文化交流,举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

傅山纪念馆,原为同乐亭,创建于清乾隆二年(年)。清乾隆书法家杨二酉《同乐亭记》写道:“里人岁时宴飨,来会于斯,无移樽择胜之劳,有少长咸集之盛,故颜其亭曰同乐。”刘大鹏有联“同声相应,同会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年,经太原市政府批准,在同乐亭原址上,向西扩建三米,其名由同乐亭改为“山西历代书画馆”,此名匾由郭沫若题写,后改为为“傅山书画展览馆”、“傅山纪念馆”。

作为三晋文化名人傅山的故里,从古到今,用傅山命名的学校、街道、医院、商铺日渐增多,为挖掘傅山文化及其产业,打造弘扬傅山文化氛围。早在一九九二年初,原北郊区委书记范世康就作了打造傅山名人品牌、开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向阳工商十里一条街的批示,一九九五年——一九九八年又进行了三次大的规划。二〇〇四年为进一步挖掘傅山瑰宝,在区委、区政府的牵头下,在向阳镇党委、政府的积极配合下,策划了“中华傅山园”“傅山广场”的建设规划项目。(怪不得那么不着调呢,呵呵。影视城+农家乐模式么。人气也超级不旺)

山西作为傅山先生的故乡,山西人民始终对先生怀着崇高的敬意和怀念。年,当此傅山先生诞辰周年之际,目前收藏有国内最多先生遗墨的山西博物院,联合晋祠博物馆及故宫博物院、

上海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多家大型文博收藏单位,将之前分散各地的先生书画作品汇聚一处,作一集中展示。这是年来很多先生手泽遗珍第一次重归故里,也是先生作品的空前大聚合,这是纪念傅山先生的一次隆重活动。暂定于年9月25日左右开,展出时间三个月。(也不知道真的开过没有?)

傅山墓

清乾隆32年(公元年)陶淑著,河北省《衡水县志》地理卷之二地理丘墓第十五页载:“明傅山墓在治西四十里”。清道光二十三年编印的《阳曲县志》中,有如此记载:“国朝征君傅山墓在西山“。

太原市尖草坪区柴村镇呼延村西的崛围山,南北走向,山势陡峻,南有青峰,北有飞云峰,两峰间是东西方向的山谷。山上有著名的多福寺、舍利塔,现为太原市的一个旅游景区。从南峰脚下直到山顶,有顺山而筑的石阶,踏着石阶往上大约三百级左右,路旁便见一座现代用砖围砌的墓碑,正中刻有“供奉傅山先生之神位”的字样。(有空去找找)

傅山碑林公园

傅山碑林公园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并河东路与康乐街交汇处(该公园超级有名哈。你懂的)

相关诗联

上联:竹雨、松风、琴韵;下联:茶烟、梧月、书声。

——傅山自题

著作

传世医书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对后世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傅青主女

科》,更是清代主要传世之妇产科专著。一说《傅青主女科》节自陈士铎《辨证录》等医书,系托名著作。但从其遗墨《医学手稿》,可知即《傅青主女科》“调经”部分。另著有《大小诸症方论》(年),据顾炎武序(年)称“予友傅青主先生手著女科一卷、《小儿科》一卷、《男科杂症》一卷”,可见以上医书确为傅氏所著。

书法

傅山本是一个忠厚老实的学问人,淡于名利,勤于读书。他的书法初学赵孟頫、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他的《上兰五龙洞场圃记》为崇祯十四年(公元)作,与宋人风范毫无二致。他学富五车,积学深厚,又颇具个性,加之书法界有了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和倪元璐等诸名家的影响,傅山的书法更是具有一种奇特的怪味。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的人生观和审美观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对颜真卿的人品书品推崇备至,简直是五体投地。他写大字喜用颜体,如《集古梅花诗》,就是写小楷也用颜体,如《逍遥游》。邓散木《临池偶得》中说:“傅山的小楷最精,极为古拙,然不多作,一般多以草书应人求索,但他的草书也没有一点尘俗气,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象他的为人”。他的颜体写得非常好,流传至今的颜体大字楹联和榜书多件,皆端庄遒劲,刚健有力。

傅山在书法艺术理论上是有贡献的。他所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极其精辟,对整个艺术范畴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影响中国书学领域。

作书宁追求古拙而不能追求华巧,应追求一种大巧若拙、含而不露的艺术境界。

宁可写得丑些甚或粗头乱服,也不能有取悦于人、奴颜婢膝之态,寻求内在的美。

宁追求松散参差、崩崖老树、也不能有轻佻浮滑,自然潇疏之趣,远胜品性轻浮之相。

宁信笔直书、无需顾虑,也不要描眉画鬓,装饰点缀,有搔首弄姿之嫌。

傅山的理论大有针砭时风、力挽狂澜之用意。可谓振聋发聩之洪钟,与他同时代的文人学者相比,有很大不同。在他的诗文中没有丝毫替圣人立言,为统治者出谋献策的意思。反之,他自称道士、侨民,在反清复明已无希望的情况下,却期待着世道人心有所突变。他给自己起了个别号“观化翁”。既然清朝的统治已经巩固,世风人心正在越变越坏,于是就希望迅速地坏下去,物极必反之后就会突变。他对战国诸子都有深入的研究,认为古代的学术文化能够激励炎黄子孙奋发起来;他愿做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并盼望着民族的真正觉醒,从根本上铲除暴政。

金圣叹与傅山同岁,金喜欢对皇帝旁敲侧击,同时也对皇帝抱有幻想。而傅山却没有任何幻想,他写道:“李白对皇帝只如对常人,做官只如做秀才,才成得狂者”。他对《周易·蛊卦·上九》中的“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解释道:“王侯皆真正崇高圣贤,不事乃为高尚。其余所谓王侯,非王侯,而不事之,正平等耳,何高尚之有?”

傅山在评论欧阳修《新五代史》时说:“王彦章粗鲁莽汉,仅死事可,特立死节之目,全未推敲所事所死者为谁也”。傅山此番评论多么尖锐!什么样的狗屁皇帝,值得为他死吗?对于那些不论什么样的皇帝,一见皇帝就俯首帖耳的奴才顺民们,这无疑是惊世骇俗训斥和一针见血的讽刺。(原来傅山说的是脏话?)

傅山晚年着力研究东周学术并获得巨大学术成就。《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中空间就有傅山的专章,受到历史学家们高度评价。他对王羲之、王献之书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重新评价了赵孟頫书法。试看他的《秉烛》诗:“秉烛起长叹,奇人想断肠。赵厮真足异,管卑亦非常。醉起酒犹酒,老来狂更狂。斫轮于一笔,何处发文章”。“斫轮”语出《庄子·天道》:“行年七十而老斫轮”。此诗为傅山七十岁后所作无疑。“赵厮”即指赵孟頫,“管卑”即赵孟頫之妻管仲姬,“奇人”则指赵氏夫妇。

傅山年轻时学赵,后来完全出于政治思想原因而痛骂赵字,并一再告诫儿孙千万不可学赵字。此时,在深入研究了王书之后,他才又把赵孟頫看作奇异的天才。(政治狂?)

遗墨

傅山先生的遗墨,片纸只字,珍逾拱璧,他的独特书风代有传人,盛行不衰。在傅山的传世法书中,“杂书册”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品种。所谓“杂书”,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是内容比较多样:自作诗文、笔记掌故、摘抄旧籍、点评人物,往往兼而有之,东一条,西一段,全册无统一主题与体例。(散文吧?)

其次,是字体不统一,或小楷,或行草,篆、隶间出,花样繁多。而且由于是兴来即书,兴尽则止,?非一气呵成,故一体之中,风格、味道也不单一。

傅山为什么要写这许多“杂书”呢?根据他的身世和性格来理解,应是出于闲暇自娱、寂寞自遣的需要,或是作为一种调整心态、砥砺情操、研习书道的特殊修炼方式。由于没有特定的功利目的,因而“杂书”的创作心态十分轻松自由,作者的观点倾向、性格情绪和书写技艺均得以真实完美的展现。

众所周知,傅山是跳出名利场的高人,他“畏人如畏虎”,厌恶世俗酬应。但盛名之下,又无法完全杜绝笔墨酬应,故而常常由儿子傅眉、侄子傅仁等人代笔应付求字之事,后半生尤其如此。(是不是了?真的。有人代笔?)

佛学

傅山从年轻时就







































云南白癜风治疗
皮肤病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kcc.com/lzhl/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