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聋症 > 聋症护理 > 这飞瀑画得,震耳欲聋
这飞瀑画得,震耳欲聋
傅抱石天池飞瀑年
未曾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苏轼
苏轼的这首诗若用来形容傅抱石的画风,恐怕是最为恰当不过啦。
傅抱石作画往往醉后,欣赏他笔下的飞瀑图,你可以感受到一种磅礴之气从画面中悠然而起,若风旋水泻、毫飞墨喷;似闪电雷鸣、惊涛扑岸;又如狂飙戾天、浓云惨淡...,这正是傅抱石的画风,于磅礴大气中见精微,于蓬勃生机中显率真。
傅抱石观瀑图20世纪60年代
傅抱石的作品最得心应手的,当属飞瀑流泉和雨景山水。
尤其是他的飞瀑流泉,从入蜀直至去世,一直没有间断,成为傅抱石山水画作中最为主要的一个方面,也标志着傅抱石山水画创作的最高成就。
傅抱石观瀑图
傅抱石夏山听瀑年作
傅抱石听瀑图年作
此画绘于年,画家金刚坡居住经历行将结束,正值年富力强的创作巅峰期。
本幅技法上,熟练地运用他独创的“抱石皴”,势如狂风骤雨,不仅成功的描绘了悬崖峭壁、瀑布飞流的宏大场面,而且表现出灌木葱翠、流云残雾的氤氲气象和浑厚之态。笔墨功力造诣深邃,己臻炉火纯青的境界。画意强烈饱满,巧妙地留着空白,使垂帘直泻的飞瀑,湍急奔流的溪水,与水口伫立的矾石和摇戈的葱绿灌木,构成一首庞大的交响乐章。
傅抱石观瀑图年
本幅创作于年,时年画家41岁。
在傅抱石的山水中堂作品中,画幅比例如此细长者,当以此幅为最,在一个狭长空间内,山、石、水、屋、人、树、路、云等物象安排自然有序,忽见峰回路转,又见飞云流瀑,云深处庙宇掩映山间,高士对座谈玄,不独见画家驾驭构图的非凡能力,亦有一种幽冥空灵的意境,颇与苦瓜和尚石涛的诗境契合。
傅抱石二老观瀑年作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观瀑图年
傅抱石观瀑图
傅抱石观瀑图年作
傅抱石飞流直下三千尺年作
傅抱石山雨楼阁图年作
此作带有傅氏山水的一贯特性,挥洒自如,运笔极为迅疾,在看似乱头粗服中充满着激情和自信,运用独创的抱石皴,散锋入纸,恣意涂抹,画面沉雄饱满而又朦胧氤氲。
图中两人在蒙蒙细雨中撑着雨伞喁喁私语,另两者在山间草庐中似潜神对弈。
应该说,山水郁勃黯暗、雄奇峻险是作品的表层符号,更深刻的意识和情感则是对倏忽若飘尘的人的孤寂、无奈与浩叹。人格化的山水,包含画家个人情感的丘壑,奔迸着画家的热血与激情、风雨晦明的苍莽山峦与蓊郁的草木,是画家在大自然的感动之下所引发的长歌浩叹。
傅抱石观瀑图年作
本幅画面中用硬毫散锋画山石,钩、皴、擦、染一气呵成,用灵活多变的淡墨干湿线条画瀑布,气势磅礴;墨法上亦一改旧法,用多次烘染反复为之,看似漫无规律、随意涂抹的线和墨交织成力的韵律,表现出山石的肌理和大自然的节奏。
“一半山川带雨痕”,风雨如晦之气概、磅礴宇宙之精神,在矾水直扫、墨笔狂泼中呼之欲出。凭栏观瀑的高士则以轻柔的笔线为之,具有傅抱石画中典型的高贵的气质和宁静淡远的神情,与奔腾的瀑布形成对比,亦传达了一种在动荡中的冷静和悠闲的味道。
傅抱石观瀑图年作
此幅傅抱石的《观瀑图》作于年金刚坡时期。
画面上远山以墨写出再罩一些赭色及石青,笔法主为”抱石皴”,意境元气淋漓雄放浑朴,伴随飞瀑直下,气势磅礴,风急水转,近景树木用干湿变化之墨写出,两位高士设计在山腰乱石树木中间,比例很小,更突显了山川之险峻雄奇,整幅画画面细微处也很精致耐看。
傅抱石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表达风雨强烈的氛围,笔法奔放淋漓,似在抒写一种急烈的情绪。
傅抱石松溪观瀑年作
傅抱石观瀑图年作
傅抱石松荫清话年作
傅抱石六老观泉图年作
傅抱石林亭观瀑年作
傅抱石观瀑图年作
傅抱石观瀑图年作
傅抱石观瀑图年作
傅抱石虹飞千尺走雷霆年作
题识:虹飞千尺走雷霆。丙戌六月九日,重庆金刚坡下,傅抱石。
“虹飞千尺走雷霆”是傅抱石一直到晚年还一直坚持再创作的题材。此幅作于年,金刚破下的傅抱石精力充沛,一举突破前人古法,此画作气势磅礴大气,几团色墨皴成山石的轮廓,一片山水淋漓尽致。用笔极为松动,看似不经意,实则内藴章法。
该画胜在笔墨,更胜在境界,烟雨茫茫,气势不凡。水流的冲击之下,画面之张力已然冲破尺寸的束缚,于有限空间造广袤之境更属奇幻。虽是层峦叠嶂,四重山水各各不同,没有重复构图的复制感,洗练简洁,意境深邃。
傅抱石听瀑图年作
此幅《听瀑图》与常见的傅抱石同类、相近题材惯用的全景式构图不同,仅截取近景,画中山势巍峨挺拔,巨瀑高悬,山石结构体积多凭皴法表现,散锋勾皴,钝笔点染,以气取势,自然天成。
画面中部大片留白,营造出飞瀑倾泻的磅礴气势,近处的山石稍向左侧倾斜,以使左右平衡,又渲染出临近瀑渊的紧张感,似可闻呼啸之声,又彷佛能感受到水雾的氤氲迷离。人物立于盘石,低头沉思,只在听瀑而不视之,虽为点景,却刻画细致,表情入微,有呼之欲出之妙,韵致清远。
傅抱石秋谷飞瀑年作
傅抱石观瀑图年作
此幅观瀑图是年傅抱石为陶铸夫人曾志女士所作。
画面构图险峻奇特,章法新颖,作者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画面中部一老者仰卧观瀑,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
此类作品是傅氏晚年代表作,应为作者酒后乘兴一气呵成之作,显示作者作画时胸中丘壑自在的创作过程,洋溢着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傅抱石飞泉图年作
傅抱石松下听涛图年作
此《松下听涛图》年作,是抱石先生艺术颠峰时期的力作。此画在构图上,采取“截取法”,特写雄山一角,悬崖峭壁,瀑布飞流,树木葱翠。平远、深远、高远之景,纳于一图,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传达出深邃之境。
茂林深处,瀑流水旁,两得道高士,正倾心长谈。形象奇古,超凡脱俗,为画龙点睛之笔。
傅抱石满身苍翠惊高风年作
傅抱石山阴观瀑年作
本幅《山阴观瀑》雄浑壮阔、笔墨酣畅。远景峭壁飞瀑,奔流而下,恍如雷霆万钧冲,流入深渊,澎湃如汹涌的浪涛,气势非凡。
瀑布源流构思甚妙,水口处砾石参差,石块的摆布恰到好处地衬托了水势,水流的质感和动势陡增。同时一改瀑布占绝对中心的惯例,遮挡于左侧的岩壁与瀑布几乎平分画面,山险水涌,相得益彰。
近景则水流潺潺、浓荫蔽天,一片苍翠。树荫中隐隐二人,赏瀑听泉,流连忘返,使观者如身临其中,似可闻瀑布跌宕澎湃之声,正所谓“倚栏心目爽,苍翠耐人留”当是如此。
傅抱石不辨泉声抑雨声年作
听泉,是中国文人的乐事,而在雨声中听泉又别有一番情趣,此图所表现的也正是这种“不辨泉声抑雨声”的微妙境界。
观此画,风摇树头,雨泣如倾,右上有瀑布如练,左下有水流滔滔,气氛渲染十分生动。水边筑一亭榭,亭中一文士,仅寥寥几笔画出他雨中听泉的情态,足见傅抱石在山水中作点景人物的不凡功力。此画之点景人物亦非一般的点景人物,他的画眼,也是陶赏大自然的审美主体,在此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傅抱石游山观瀑年作
题识:一九六二年夏仲,激流不已,写此一爽。抱石南京并记。钤印:往往醉后(朱)、抱石私印(白)
傅抱石高山流水年作
傅抱石观瀑图年作
《观瀑图》是傅抱石最脍炙人口的题材之一,也最能体现其艺术创造性。
该作在构图上突出了一个“满”字,上不着天,下临无地。如练的白瀑仿佛从天而降,一泻千里,声势如虹。和他众多类似题材一样,此图也在画面底部点缀有观瀑人物。这样一为衬托山水之雄姿,二来可让观者如临其境。笔墨上干湿浓淡,一气呵成。
可以说,享有“得水之魂”美誉的傅抱石在这件作品中淋漓尽致的展示了他独到的破笔散锋技法,作品气势磅礴,天风浩荡,真正营造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诗境。
傅抱石镜泊飞泉年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云南白癜风治疗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