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聋症 > 聋症常识 > 职业性噪声聋成因及防护对策
职业性噪声聋成因及防护对策
噪声是一种重要的职业安全和卫生危害因素,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职业危害就是听力危害。噪声引起的听觉敏感度下降、听阈升高、听觉功能障碍甚至听力丧失,总称为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分为两类:
暂时性听力损失在强噪声环境中短时间引起的耳鸣和听力下降,听阈升高10dB,脱离噪声数分钟听力即恢复,这种现象称听觉适应;如果噪声作用时间较长,听阈就会升高15dB?30dB,听力需几小时甚至几天才能恢复,这种情况称听觉疲劳或噪声所致暂时性阈移(NITTS或TTS),即通常所说的暂时性听力损失。
永久性听力损失在噪声作用下引起听力的不可恢复的损伤,称永久性听力阈移(NIPTS或PTS),也叫永久性听力损失。工业噪声引起的永久性听力阈移大多由暂时性阈移发展而来,有一个慢性发展过程,在听力图上形成Hz?Hz处的V字形或U字形听力下降,即所谓Hz听谷。
成因和症状
高频“听谷”是职业性噪声致听力损失的一个典型特征,也是噪声聋的前期信号。永久性听力阈移通常为对称发生发展的,常伴有耳鸣,有时对高频声听力下降,而对语言交谈并无明显影响。如继续发展,则听谷加深,并向高频与低频两个方向扩展,直至出现噪声性耳聋,听觉缺失。
职业性噪声聋是作业者在噪声工作岗位长期接触噪声引起内耳毛细胞病变,发生的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双耳对称、听力呈逐渐性下降的感音性听力损伤。尽管个体之间对噪声性聋的敏感性有极大差异,但如果在足够的时间内接触足够强度的噪声,几乎每个人的听力都将受损。任何超过85dB的噪声都是损害性的。
GBZ49-《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对噪声作业人群的健康监护、噪声性耳聋的诊断和处理起着规范性指导作用。标准中将噪声聋分为3种,轻度噪声聋:26dB?40dB(HL)、中度噪声聋:41dB?55dB(HL)、重度噪声聋:≥56dB(HL)。
发生噪声性耳聋后,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耳鸣,常为高音调耳鸣,另一症状就是渐进性听力下降,可伴有眩晕、头痛等症状。
防治方法
目前,噪声性耳聋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和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对于长期从事噪声作业的接触人员,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有效而又易行的方法是:一方面设法降低噪声;另一方面应加强接触噪声人员的个体防护。
降低噪声
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措施,使噪声强度降低到安全水平,一般至少要在90dB以下,这是最积极、最根本的办法。工程措施包括设置隔声监控室、对强噪声机组安装隔声罩、作业场所的吸声处理以及在声源或噪声通路上装配消声器和对设备的隔振处理等。在管理上应当特别注意选用低噪声设备、零部件和新工艺流程,替代旧的强噪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工艺,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
改变技术操作。例如,用电焊代替铆钉,水压代替气锤等,改进工艺可以减轻噪声强度。
设法降低噪声的传导。新建企业要做好隔声设计,采用远距离操纵、间隔屏障操作,采用消声器、吸声器等措施,使声波在传播时得到控制;光滑的水泥墙能反射声强的96%左右,在墙角附近,由于声反射集中显得更响,可在噪声车间的天花板和墙壁上装配吸声材料;产生噪声的车间应和其他厂房隔开,宿舍、食堂、办公室等都应该和车间有较大的距离,中间可种植树木。
改善机器装置。机器安装密度宜稀散些;机器与地基之间用适当的充填材料,大型机器应放在大水泥座上,小机器下面要衬垫橡皮,木垫应当有弹簧;管道噪声用包扎法防声,气流噪声可用消音器或扩大排气孔等使噪声缩减到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85dB?90dB)以内。为了减少振动,工人们还应穿橡胶底鞋,以减少振动对内耳的损害。
增强个体防护
1.减少接触时间。如在隔音室里设置工间休息或减少工人每日、每周暴露在噪声中的时间,降低发病率;在可能条件下,工人在噪声车间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轮流到环境较安静的车间工作,轮换工种亦可降低听力损害;或适当组织工间休息,做工间操等。
2.耳部隔音。接触噪声的工作人员应配戴护耳器。一般在80dB噪声环境长期工作即应配用简便耳塞;90dB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简便者可用棉花塞紧外耳道口,再涂抹凡士林,其隔音值可达30dB。个人护耳器可以分为耳塞、耳罩和隔声帽3种。耳罩和隔声帽不仅可以消除声波空气传导,而且可以消除噪声经颅骨的传导,有防震的作用。耳罩在降音效能和舒适性上都较耳塞为佳,但其体积较大,不太方便,而且因已戴用其他防护面罩而无法使用,耳罩与耳塞联合应用,可增加防护效能。护耳器不但可以延迟、减低噪声,还可以防止噪声性聋;并能减轻耳鸣、减少耳痛,提高痛觉阈。使用护耳器前应进行耳镜及听力学检查,用后要保持干净。
加强宣教和监护
加强噪声性聋相关知识的宣教。大部分噪声性聋是长期噪声损伤积累所致,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提高职业者对噪声性聋的认识,增强噪声的预防意识是很重要的。加强职工职业防护培训,档案内保存听力记录,便于随时查阅。
对所录用的人员应适当控制和选择。就业前应检查听力,耳部已有病变、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或对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工作。对接触噪声者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听力,及时发现早期的听力损伤并给予妥善处理。一旦有相关症状应争取早期治疗,服用维生素B1、血管扩张剂,进行高压氧等治疗,如治疗无效可配戴助听器;发现早期感音神经性聋,应立即考虑暂停或调换工作,以免听力继续恶化。
企业应当每年对作业场所噪声及职工噪声暴露情况至少进行一次监测。在作业场所的噪声水平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当及时监测变化情况。
转自:中国职业健康
投稿邮箱:zywsfh
.北京最大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