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聋症 > 聋症病因 > 总被要求懂事的孩子,到底会长成什么样
总被要求懂事的孩子,到底会长成什么样
文
张艳玲
来源
积木育儿(ID:jingguanyuer)
前几天,我老公心血来潮,问了儿子一个问题:
有人送你3张机票去旅游,可是我们家有4个人,你打算怎么办?
儿子说:把小宝宝装箱子里,藏起来带上飞机。
老公提醒:小宝宝长大了,没办法塞箱子里呀?
儿子有些为难,认真想了想,最后说,那你们去吧,我到姥姥姥爷家去,你们玩好了再接我回来。
听完内心震撼。
这当然是个“很坏”的题目。它设定的这个背景,类似于生造出了一个功能不健全的家庭系统。当家庭内部的资源显得匮乏,存在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双方情绪抑郁,淡漠疏离,或长时间生病,再或者父母显得太过柔弱无力,家庭负累重重等),孩子们就会倾向于压抑自己的需要,去照顾家庭,照顾自己父母的需求。
这样长大的孩子,往往显得很懂事,早早就独立了。
心理学上一般称之为“假性独立”。
比如,一个幽怨的母亲,跟丈夫相处得不好,总是过得不快乐,那么她的孩子会显得特别贴心。这个小孩,其实就是在割让属于孩子的那部分天性,转而去承担一个丈夫本该承担的责任。
比如,一个身体不适的母亲,当她犯病的时候,她的孩子往往会自动放弃游戏,去围绕在母亲身边,扮演照顾者的角色,并且尽量变得懂事,不给妈妈惹麻烦。
再比如,一个情绪容易失控的、脆弱的父母,他们很可能会有一个小心翼翼的孩子。这个孩子需要让自己尽可能乖巧,不去凭添父母的压力。
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们都在割让自己的领土,去适应大人,去成为父母的“父母”。
在这些家庭情境下,原本应该由父母温柔给予的部分,现在需要孩子自己跟自己杀伐一番,通过割让或者干脆牺牲掉那些自由、幻想和游戏相关的内容和步骤,过早地发展出自我照顾的功能。但是,这样的孩子,他长大后内心有个地方会很空,总有一股难以摆脱的莫名的缺失感。
为了弥补这种空和缺憾,他们可能会一味追求事业。也许还会很成功。但是,他们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总不可避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关系里,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两种极端,要么情感淡漠隔离,要么会有过强的依赖性。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即内心都无法真正与身边的环境和谐相处,缺乏信任的能力。这种早期依恋关系和滋养的缺失,还会导致一些典型的身心疾病,比如暴饮暴食,厌食等。
因为幼时未曾被真正温柔陪伴和对待过,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更像一个索取者,剥削者,或者自大的独裁者。他们只活在自己的需要里,无法真正共情他人,当然更容易在人际关系中受阻,甚至受伤。
总之,内耗严重。
所以,爱和关系的滋养,永远是一个小孩真正走向独立的前提。独立自主,不过是你给予的爱,在孩子身上自然而然结出的果子。
当父母抛开爱,去跟孩子要求“懂事”,要求“独立”,是非常不人道的。
就像你把孩子揍了一顿,还指责他为什么愁眉苦脸;
你把孩子饿了整整一天,还批评他怎么那么嘴馋。
就像一棵树,你不给它阳光雨露,却还要它尽可能长得高,长得快。这样的树,最后可能会长成空心的。
那个空洞会越来越大,怎么填,似乎都填不满。
这样的情形下,往往会成长出两种孩子。一种是前述那种。这些孩子更能扛一些,他们还有能力去自我消耗,去建立一个空壳的自我,努力照顾自己以及照顾父母。
但也有一些孩子,他们会持续停留在“嗷嗷待哺”的状态。一个退行的、大婴儿的状态。你越要求他们懂事,他们越用不懂事的行为去呼唤那些本该得到的、心灵上的安抚和照料。
就像我认识的一个女孩。
她已经11岁了。生活习惯至今没有建立起来。她会把自己的小房间整得脏兮兮,个人卫生很成问题,总需要大人督促、唠叨一番才能短期内稍微改观一下。大人不白癫风医院如何快速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