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聋症 > 聋症病因 > 论语智慧跟孔子学教学第一章孔子的

论语智慧跟孔子学教学第一章孔子的



二、对知识寻根求源

从前人的解读来看,我们可以把“温故而知新”当作一种很好的学习方

法:通过习旧知学新知。

也可以把“温故而知新”当作孔子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对知识要寻根求

源,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探究根源并不容易,孟子批评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好为人师”,

就是指对事情不进行深入的了解,而自以为是地给人讲解。孔子也曾对这

种一知半解,“道听而途说”(《阳货篇》)的不良现象进行过严厉的批评。

孔子非常重视对知识来龙去脉的把握,注重对知识追根溯源。

如他给学生讲礼,不是只局限于对现有礼的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考察

礼的来由、发展与变化。他到杞国考察夏礼,到宋考察殷礼,从而了解礼的演变。《礼记·礼运》记载:“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

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

《论语》中记载: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

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八佾篇》)

正是这种对知识来龙去脉的考究,才使得他能够知晓三千年后的礼。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

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篇》)———子张问,三百

年后的礼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如果知道殷对于夏礼的取舍,知道周对于殷

礼的取舍,就会知道哪些礼是不会变的,哪些礼会有些改变,并且会知道改

变的方向。这样,三千年后的礼是什么样,也是可以知道的。

多年过去了,传统的美德的确没有什么改变,可见孔子的预测是正

确的,这正是立足于对礼知识的精确把握上。

古人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记·学记》)作为教师,在学

识上要知晓知识的来龙去脉;在教法上,要注重寻根究底,而不自以为是。

对知识寻根求源,至少有三大好处:

对知识寻根求源,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

知识都有其根本,都有其起源,作为教师,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

然。比如我们在讲圆周率时,如果只是教给学生圆周率是3.,学生

学到的只是知识。

如果老师让学生知道人类为什么要运用圆周率,了解圆周率在生活的

重要作用,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圆的周长随着直径的大小而变化,寻

找这种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像古人发现圆周率知识时那样,通过自己观察、

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从而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

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知道了圆周率这一知识,也知道了发现知识的过

程和方法。

如果教师知道知识的来由,知道这些知识是怎样从生活中发现的,教给

学生的就是活的知识,而不只是照本宣科地灌输课本知识。

如果教师只是教授学生抽象的知识,学生对知识会有一种隔膜感,无法

应用于生活。知识无法与生活接轨,就感到学知识只是为了做题,而没有一

点实用的价值,对学习自然也就没有兴趣。国外的教科书,重点是介绍知识的发现过程,而中国的教科书,重点是

阐述结论性的知识。

学生跟着老师学习的目的,不只是学习人类已经发现的知识,而是从学

习已经发现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发现知识,从而能在将来发现人类没有

发现的知识。

对知识寻根求源,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汉字中,有左耳旁,有右耳旁。有的学生分不清哪些字用左耳

旁,哪些字用右耳旁。如果教师知道左耳旁与右耳旁的来历,就容易使学生

区分开来。左耳旁是表示凸起高地的“阜”字演变而来的,凡是表示陆地、丘

陵等凸起高地字义的字,都从耳旁,如阶、隆、陡等字。

右耳旁是从城邑的“邑”字变化而来,凡是右耳旁的字,多是表示地名、

城池的。如郑、郡、郊、都等。

对知识寻根求源,可以打破知识的神秘。

古代中国人对知识崇拜,对知识有一种神秘感,认为有知识的人很神

圣。现在有的老师也有意制造这种知识的神秘感,以抬高自己的身价。比

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出书是很伟大神圣的事,以为能出书是多么伟大的

事,学生心目中对书本也有一种敬畏。而在国外教育中,从小就有意打破这

种神秘感。

对知识寻根求源,使学生知道所有的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来的,从实践中

总结出来的,自己也可以总结知识,也可以写书出书……破除学生对书籍的

神秘感、对知识的神秘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鼓起他们探索知识的

勇气和信心。

孔子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本源上教授学生,就可以打破这种神秘感,使学

生知道知识是怎样从生活中来的,知道自己也可以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呢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kcc.com/lzby/52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