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聋症 > 聋症病因 > 王君尊重不仅仅是情怀,更是才华

王君尊重不仅仅是情怀,更是才华



写给儿子(25):尊重不仅仅是情怀,更是才华

亲爱的孩子:

这两天,妈妈的圆明书院发生了一件小事故。为了一架纸飞机的归属问题,两个小朋友起了纠纷。后果是其中的一个小朋友的眼睛受伤了。

如果不是受伤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很宽容,这事儿,还真难处理。

于是,一个叫廖一蓬的小家伙,针对小伙伴们的冲突,感慨了一句:要笑,不要咆哮。

妈妈偶然听到,觉得妙极了。连忙请他写在黑板上作为当天的“名句推荐”。

要笑,不要咆哮。六个字,挺简单,但做起来千难万难。

就连自称“修行人”的妈妈,被孩子称为“永远在微笑”的妈妈,其实也有忍不住“咆哮”的时刻。但咆哮之后,每次都很后悔。一个女人,叽哩哇啦地叫,那样子,一定凶恶死了,难看死了。

面对生活中的事故,失去理性,困于情绪,大呼大叫,张牙舞爪,声色俱厉,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着急,冲动,发泄,破罐子破摔,以暴制暴……不仅伤害别人,而且伤害自己。

在这方面,儿子你从小就表现出了涵养和风度。好多次妈妈都绷不住了,要摔碗砸杯子了,都是你,挽狂澜于既倒,用小小男子汉的胸怀,把母子之间可能爆发的冲突化解了。

所以,妈妈一直觉得,你是一个情商很高的孩子。

你懂得尊重人,懂得爱。

这点儿,你很像爸爸,天生大度。不像妈妈,辛辛苦苦修炼了二十多年,才有一点点心得。

这点心得就是:尊重,不仅仅是一种情怀,而且是一种才华。

有些人,读过不少书,甚至文化程度很高,社会地位很高,在某些方面很有造诣。但是,他们不一定有“尊重”的能力。

“优秀”的人,不一定是“好”的人。

恰好这两天妈妈教课文教到了北师大版教材5年级的第四单元,这个单元有一篇课文叫《唯一的听众》。小学课本上的课文矫情的挺多,能打动我的不太多。但这一篇,妈妈很喜欢。因为,它讲的,其实就是一个尊重的故事。

于是,结合年级发生的事故,我动了点儿脑筋,通过品析故事主人公“老人”的五句话,想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们:尊重,是一种才华。说话,更是一种尊重的艺术。

《唯一的听众》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极度缺乏自信的拉琴的孩子,在一位音乐学院老教授“装聋作哑”的巧妙鼓励下,最终爱上了音乐,成为了小提琴高手。

故事不见得多新颖,类似的构思其他作品中也有。但我觉得写得特别好的,是老教授的几句话。一个“高贵”的人如何跟人沟通,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故事一开场,“我”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一个人“可怜”,不一定是因为物质的缺乏。最让人痛心的“可怜”是自卑,是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当时,“我”就是这种状态。

我自己诅咒自己是个“白痴”!

因为我想练琴,但天分极差,拉得太糟糕,糟糕得连父亲和妹妹——这些最亲的人都受不了我的琴声。他们哀求我不要“折磨”他们。于是,我只有“逃”,逃出家门,跑到楼区后面的小山上的树林子里去练。

“我”是不是有点儿像安徒生笔下的那只丑小鸭,周围全部都是否定声——你丑你丑你丑……这样的声音,足可以全面击溃一个人。

“我”就陷在这样的沮丧状态中。我的幸运是,遇到了一位“老人”。

这位老人,真实的身份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你看,一个自称为“白痴”的到处逃跑的孩子,低得不能再低了;一个有身份有声望且有真才实学的老教授,高得不能再高了——他们相逢了。我的天,我都替孩子捏一把汗啊。音乐白痴遇到音乐天才,被狠狠“指点”“修理”的可能性太大了。

事实上,白痴还不知道遇到的是天才的时候,已经吓傻了。

先是“吓了一跳”,“脸顿时烧起来”,然后马上判定“自己破坏了和谐”“打扰了老人”,并且马上决定“溜走”。

孩子,如果你是那位老教授,你会如何做?

妈妈也扪心自问了。我想:我这种修养水平的人,能够做到的最好的境界,可能不过是“笑眯眯地看着这个孩子离开”。不指责,不抱怨,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这位老人是怎么做的呢?

她先“叫住我”,让我别走,然后说了第一句话: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的。”

妈妈带领着全班同学一起细细体会这句话。我问孩子们,为什么老教授不这样说:

“小伙子,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的。我肯定打搅你了。”

从语文的角度来分析,这是一个通过内容的前后顺序的调整来起到特殊强调作用的句子。儿子,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总是愿意,而且总是自然而然地要把最想突出的内容放在一句话的前边。可见,这个老人,她在第一时间最想传递给“我”的信息是:

我打扰你了,我内疚。我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我,小伙子。

你想想,听到这句话,刚才那个如惊弓之鸟想要逃跑的孩子会怎么样?他会感觉多温暖,他紧张的心情应该一下子就放松了。

从沟通学的角度看,这叫“主动承担责任,哪怕这责任不是自己的责任”。这样做,可以让对方迅速平静下来,不再处于情绪的敌对状态或者不平等状态。

而且,老人说这句话,用的是疑问句,而不是肯定句。

疑问,就意味着商榷,意味着征求意见,意味着在主动感受别人的感受,意味着随时准备调整。

儿子,这就叫尊重。

等“我”戒备感负罪感消除,然后,老人说了第二句话: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我跟小朋友们讨论,其实,老人也可以这样说:

“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你一定拉得非常好。你可以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儿子,你发现没有,这位老人,依旧一直用的是商榷的语气,“猜想”“如果”,她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低到了这个地步——

“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为什么要撒谎“自残”?

她想帮助这个爱拉琴的孩子。

在第一时间,没有深思熟虑,她做出的选择就是:

让这个孩子安心——我耳聋,你拉得再差,我也听不见,所以你不必有顾虑。

给这个孩子自信心——你一定拉得非常好——请注意这个“一定”,这对一个长期被否定打击,连自己都称自己为“白痴”的人,这句“一定拉得非常好”,该多么珍贵,多么温暖。

最最重要的是——给予这个孩子实实在在的支持。老人说了第三句话: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

儿子,关于这句话,妈妈特别想多说几句。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都只愿意站在舞台中央,或者说,大部分人的奋斗目标,都是站在舞台中央。做观众,坐在台下,坐在路边,倾听别人,为他人鼓掌,欣赏他人的成功,天然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这位老人的可爱就在这里,她不仅懂得安慰,更为重要的是,她在一瞬间就洞悉了这个孩子最深刻的需求——他迫切地渴望鼓励,他需要听众,需要支持他把琴练下去的正面力量。

一个不管再怎么糟糕的孩子,内心深处也依旧渴望一个舞台,也依旧渴望着成为







































白癜风医治
哪里白癜风能彻底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mmkcc.com/lzby/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