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聋症 > 聋症病因 > 杭州一聋人摄影师,花3周时间,拍了一组
杭州一聋人摄影师,花3周时间,拍了一组
哪里治疗白癜风病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小时候,杜铁军得了一场大病,病后他失去了听觉。成年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杜铁军成为杭州文汇学校(原杭州聋人学校)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他有机会接触到了摄影。
爱看书爱拍照的他,用一部普通的尼康d相机,把自己带进一个全新的世界。杜铁军说,摄影是自己与世界交流的另一座桥。新冠疫情爆发后,杜铁军在家呆了2个月,苦闷、纠结,不能出门。杜铁军每天在家看新闻,他说:“这个过程中,许多英雄事迹感动了我,于是就想拍摄一组微缩摄影,用照片讲述自己的感动。”他前后花了3个星期,在淘宝上买了小人道具模型,拍下了这组作品↓↓↓摄影,并不只是拍摄中的一次按快门,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构思。
这组照片的构思,来自10天速建的“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
我是个聋人,不能去武汉,但很想把这种感受表现出来。摄影创作,刚好可以重现我看到的“中国的力量”。
整个拍摄过程,需要策划+耐心准备+精心后期。
其中,少不了场景构思,也少不了背景与补充光源。
包括每个人的动态姿势的组合,也决定了拍摄故事的整体结构。
实际操作时,还是遇到一点小困难:
比如,道具小人因为体积小,所以难以掌握平衡,站不住。这时我就必须用双面胶,粘在小人的脚下,让小人立起来。
比如,有的照片,要有夕阳下人物的虚化感。这时,我就要使用台灯作为主要的光源,进行逆光拍摄。
还有,为了使有的作品呈现出暖色调,我还要加入真实的材料:黄色的泥土。有时还要加些仿真植物,来丰富场景。
当然,拍摄场景搭建也很不容易,搭建这些场景花了不少时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呈现拍摄的氛围。
拍完后,再进行长时间的后期处理。
我想,这一期的主题应该是:阴霾散去,黎明可期。希望大家喜欢。
照片中的人,并没有具体的相貌,但照片中的故事,每个人都能看懂。摄影师营造的氛围,让我们看到了集体的力量。
让我们感到,这些没有具体的相貌的人,就是无数为抗疫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
他们是我们的一部分,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关于声活声活——国内首个听障群体的垂直社交资讯分享平台。声活APP是一个帮助听障人群与健听人群进行实时交流以及沟通分享的载体,不仅能令更多人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