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聋症 > 聋症症状 > 淄博教育故事走近名师贾益芹
淄博教育故事走近名师贾益芹
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骨干带动作用,是淄博市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对教师专业成长模式的积极探索。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淄博市评选出首批“名师工作室”20个,确定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名。
走近名师 感受名师 学习名师
?简介?
(资料图片:年4月29日,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教师贾益芹(中)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摄影|任昌乾)
贾益芹,女,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现任淄博市特教中心德育处副主任。曾主持过山东省特殊教育十五课题“聋生健康心理培养”,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近20篇教育教学论文,主讲的语文课曾多次获省市一等奖。曾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媒体聚焦?
无声心育圆梦特教
——记淄博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贾益芹
手语唱响自强之歌,爱心铺就育人华章。自年毕业以来,贾老师用手语诠释了一名特教老师“入门、合格、骨干、能手、带头人、特级教师”的成长发展历程,用敬业奉献的精神影响着年青的教师,带动了学校一批骨干教师的成长,用涓涓爱心书写着最美的人性的光辉。
爱岗敬业,学生是她心中永恒的爱
年7月16日,贾益芹走进了当时不被人理解、备受冷落的淄博市聋人学校,开始了做一名“哑巴老师”的历程,从此,她与聋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她就被委以重任,担任二年级12个学生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她既当老师,又当保姆,当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小根夜里尿床,要每天给他晾晒被褥;小秋,自尊心特别强,要小心呵护;小晖爱流鼻涕,课前要帮她擦干净……她小心地呵护着这些被虫咬过地稚嫩的幼苗,渐渐理解了特殊教育的意义所在。
她一直把“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生命”作为工作的神圣使命。她挚爱特教这方黑土地、挚爱着这群特殊的孩子。她把工作作为事业来经营,把学校这些特殊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在对待,她几乎熟悉学校所有孩子的脾气性格。她在生活上照顾学生、学习上鼓励学生、走下讲台亲近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她说过“离学生近一些,离真正的教育就近一些”。怎样消弭聋孩子天生的自卑感和畏惧感,从而毫无障碍地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呢?她自有“独门绝技”——微笑。“贾老师,你的微笑真漂亮!”学生这样赞美她;“贾老师,你的微笑让我们感到温暖。”家长这样赞许她。微笑,让贾益芹走进了学生和家长的心里!
生命课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哑巴说话,铁树开花”,这句俗语道出了特教的艰辛。90年代教学生“开口说话”是一个费时费力费脑的艰难历程,先教学生练气息、做舌操,然后用小镜子、压舌板、气球、纸条等教具一点一点地重新开启学生僵化的声带,就像教几个月的婴儿开口喊爸爸、妈妈一样。当学生终于能够清晰地喊出“妈妈”“老师”时,孩子的家长总是欣喜若狂,有时抱着学生喜极而泣。
到了高年级,一个问题用手语解释不清,就用图画、用演示,用电子白板,尽各种可以想到的方法,直到让学生从不懂到真正掌握,每次上完课她的嗓子像冒烟一样。她努力构建生本课堂,要求自己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九年级亚男几乎什么都听不懂,怎么办?那就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学起,用一年级的课本!于是在九年级的语文课上,她分类教学,每节课拿出5分钟单独辅导一下李亚男,现在李亚男已经学到三年级的课本了。
也许是她对讲台情有独钟,只要一走上这小小的三尺讲台,只要和学生们在一起,看似弱不禁风的她就会变的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她说,只要做老师一天,她就要走上讲台。课堂是她这辈子永远割舍不下的舞台。年,她凭借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娴熟的教学艺术,荣获山东省优质课第二名。年在“山东省教学能手”评选中,她一路过关斩将,荣获特教组总评第一名,被评为山东省教学能手。年她终于成为了一名特级教师。
立德树人,向研究型教师位移
教学相长,她逐渐向科研型教师位移。撰写的《聋校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等十几篇论文先后在《中国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等报刊发表。为了塑造聋生健全的人格,她带领德育团队主持了山东省“十五”课题,填补了当时学校课题研究的空白。在教育学生方面她把“立德树人,以德为先”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带领全校老师组织实施了“聆听世界回归主流”和“感恩与责任”两大主题教育,先后获得淄博市优秀德育品牌。
手语对话,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