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聋症 > 聋症症状 > 台湾女作家琼瑶小说哑妻与聋哑
台湾女作家琼瑶小说哑妻与聋哑
琼瑶(-)是台湾著名女作家,琼瑶的小说,以及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曾经风靡大陆,形成了一股“琼瑶热”。
图为:琼瑶
最近,笔者特意阅读了一本琼瑶的小说,书名《六个梦》,其中第二个梦题为“哑妻”,故事情节如下:
民国前二十年左右,北平城里。两个少妇为她们肚子里的孩子指腹为婚。结果,表姐柳太太生了个男孩子,取名静言。表妹方太太生了个女孩子,取名依依。方依依温柔美丽,但不幸天生聋哑。为了实践指腹为婚的诺言,柳静言娶了方依依,这位美丽娴静的哑妻。
图为:《哑妻》剧照
第二年春天,依依怀了孕。“这年冬天,天降大雪,柳静言的大女儿在冬天出世了”,取名为瑞雪,全家人都叫她雪儿。雪儿快满一周岁时,柳静言发现雪儿是个聋子,因为听不到声音,也永远不可能学会说话了。
雪儿3岁了,美丽可爱,已学会和母亲打手语。一星期后的一个晚上,方依依写了一张纸条给柳静言:“我又怀孕了,我希望是个正常的男孩子!”但是,柳静言却让方依依喝了堕胎药,孩子流产了,是一个已成形的男胎。第二天,柳静言离家出走。3年后,依依收到柳静言的一封信,地址是日本东京。在东京,柳静言与一位日本艺妓同居,生下一男一女,都不是聋哑。
图为:《哑妻》剧照
方依依35岁时病逝,终生都没有说过话。
七七事变那一年,雪儿年已30,还没有出嫁。雪儿用笔告诉柳静言,妈妈临终前说:“有一天,你会非常寂寞,她要我在她的床前发誓,终身不离开你。我发了誓。妈妈早就知道弟妹们会离开你,也知道你会需要我。爸爸,我何必嫁呢?我满足于我的生活,照应你,像妈妈所期望的,我会感觉到妈妈也和我们在一起。你、妈妈,和我。这是你离开10年中,妈妈天天祈求的日子。”
雪儿放下笔,仰脸望着柳静言,她嘴边有个宁静的微笑,但眼睛中却含满了泪水。柳静言扶着桌子,望着雪儿写的这一篇话,他泪眼模糊,心里在反复叫着:“依依!依依!依依!”
夜深了,风大了。老人结束了他的第二个梦。
在这篇小说中,作家琼瑶准确无误地指出了聋哑症的重要特点:1.遗传性;2.因聋而哑;3.手语的应用。
一、耳聋的遗传性:从小说中我们知道,方依依和她的女儿雪儿都是先天性聋哑,说明这种疾病有遗传性。更准确地说,不是聋哑有遗传性,而是耳聋有遗传性。据估计,先天性耳聋中有一半属于遗传性耳聋,遗传方式有以下5种:(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3)连锁遗传;(4)线粒体突变母系遗传;(5)Y-连锁遗传。
图为: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
方依依和柳静言是近亲结婚,因为他(她)们的母亲是表姐妹。携带致聋基因的表兄妹婚配,就造成了他们的女儿雪儿是先天性聋哑。所以,国家明文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柳静言离家出走以后,与一位日本艺妓同居,生下一男一女,都不是聋哑。为什么呢?可能的解释就是那位日本女人没有携带致聋基因,而且,他们也不是近亲结婚。同样,如果方依依不是与柳静言结婚,她的子女也可能不是先天性耳聋。
二、因聋而哑:人在说话时,时刻都在自己耳朵的监听之下,边听边说边调整,从幼儿学话起就开始利用这种方式,慢慢形成了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先天性耳聋的人从小就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丧失了听取和学习言语的能力,其实,他们的发音器官和大脑的语言中枢都是正常的,这就是“因聋而哑”。由于因聋致哑的情况十分普遍,因此有“十聋九哑”之说。另外有少数人,因为大脑语言中枢有病变,他们尽管耳朵不聋,但是也丧失了说话能力,这种情况临床上称为“听哑症”。
对于聋儿而言,如果给予早期教育,许多聋儿是可以学会说话的,因此,第一届世界聋人协会()就提出将聋哑人改称为聋人。在琼瑶的小说《哑妻》中,方依依和雪儿都是因聋而哑,严格地说,她们只是聋人,而不是哑巴。如果按照这样的观点,琼瑶的小说《哑妻》,应当改名为《聋妻》,您意下如何?
三、手语:手语是聋人(聋哑人)的交流手段,是一种语言,也是一门艺术。美好的艺术!
图为:手语演示
回顾历史,第一位聋人教育家是法国的德雷佩神父(AbbeCharlesMicheldeLEpee),为了教育聋孩子们,他创制了手语,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年,世界第一所聋校——法国巴黎聋校(InstitutNationaldeJeunesSourdsdeParis)成立,德雷佩神父担任第一任校长。
中国的手语工作仅有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十三年(),美国传教士梅里士在山东登州(今蓬莱)创办聋哑学校,并搜集中国聋人手势,同时将手指字母传入中国,这是我国手语应用和聋人教育的开端。
雪儿3岁时就学会了和母亲打手语,如果说雪儿的手语是和她的妈妈方依依学的,那方依依的手语又是和谁学的呢?难道手语可以无师自通吗?
四、新生儿听力筛查:据调查发现,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1%-0.3%,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管理办法”中就包括新生儿听力筛查。
图为:新生儿听力筛查
通过耳声发射法(TEOAE)和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如果确定患儿为先天性耳聋,应在出生后3-6个月内给予医学干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患儿,言语能力可达正常的80%。对听力有障碍的新生儿,宜采用佩戴助听器、语言训练等早期干预治疗,对完全听力丧失的婴儿应选择电子耳蜗植入手术。聋哑儿童宜及早上聋哑学校进行专门教育,包括听觉语言的训练。
五、电子耳蜗:为了解决先天性耳聋儿童的说话问题,目前,已经研制成功了一种叫做“电子耳蜗”的装置,电子耳蜗植入手术是目前世界上治疗耳聋最先进的技术。
图为:人工耳蜗
电子耳蜗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助听器,由主机和接收器两部分组成,接收器植入皮下,主机随身携带,两者通过同频无线电工作。它能够代替病变受损的听觉器官,借助电子耳蜗直接刺激病人的听神经,再由大脑产生听觉。病人能听到自己和人们讲话的声音。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就可能具备说话的能力,一部分儿童还可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
总之,随着社会和医学的进步,对聋儿可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使聋人可以听到声音,恢复说话的能力,至少是做到“聋而不哑”,以后,再想娶到像琼瑶在小说中描写的那样美丽贤惠的“哑妻”,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医院王荣光教授的《古今名人与耳鼻咽喉疾病》一书(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出版),本文获得作者授权发布,未经王荣光教授授权禁止其他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