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聋症 > 聋症诊断 > 居延日记二秋日遐想
居延日记二秋日遐想
■年7月摄于太原
(二)秋日遐想
◆◆◆◆◆
文▏居延
01
▼
所有的美图特效里,独爱“秋日”。
只是因为那一抹昏黄如灯光般柔和的光线,打在任何一种物体上,都是那么安闲、静谧,容易让人回想起童年的旧时光,安详自在地不像话。
■年10月摄于碛口古镇
初秋的痕迹,从太阳光里最能感受到,往日刺眼的直射光线,在不经意地某个瞬间,就变斜了许多,影子也被拉伸了好长,下意识地用手挡住光线,抬头欲打声招呼,却发觉光线变得柔和了,微微挪开手指,闭上眼静静感受那份暖到心底的问候,奥,原来,是秋来了。
02
▼
秋来了,风里雨里都带着它的味道,咸咸的,淡淡的,打在身上柔柔的、绵绵的,像沉醉在多年酿造的老酒中,只想闭上眼深深地品味,久久的回味,伴着它温柔抚摸下随之而来的古老思念,沉沉睡去。
■年9月摄于平遥古城
秋风扫落叶,不是因为秋风的无情,而是因为落叶的有情,光鲜亮丽了一世的它,唯有在秋的衬托下,才更显出它优雅而从容的一生,秋叶之静美,是在老去的那一刻,央求秋风让它慢悠悠地飘落,不疾不徐,不紧不慢,为养育了它许久的大地,献出自己最后的一份绵薄之力。
像约定好了似的,秋风过后,秋雨如期而至,如心头的思念一般,来了去,去了来,似离愁,剪不断,理还乱,绵绵无绝期,一声声滴答滴答,敲打在相思的琴弦上,奏出了一曲凄美的离别惆怅。
■年10月摄于太原
因而,从古至今,离别的时刻,总是在秋天,也许是历史使命赋予下的一种情怀,在离人泪的催促下,连风雨都被加上了修饰词,变成了凄风苦雨,相思之情不知不觉地翻涌,苦苦等到巴山夜雨都涨满了秋池,却仍不知君的归期。
对秋所引发的伤感最恰当的形容,莫过于张恨水笔下人物的名字:冷清秋,冷冷的,清清的,到处透着一股薄凉的气息,乍寒还暖的时候,最难将息,于是秉烛夜游,在清凉如水的夜色里,任思绪翩翩,温一杯酒,慰慰劳累的心。
03
▼
学生时代读过唯一一首赞美秋的诗,出自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悲秋风靡一时的年代,是要有怎样的霸气,才敢说出这样前无古人的话,想必此言一出,诚然会受到同行的嘲笑与不屑,但这样发自诗人内心的感慨,也许才真正开始了人们对秋的重新认识吧?胜春朝的秋日,一改往日萧瑟的模样,成了唯美的代名词。
初秋的蝉叫秋蝉,只一个秋字,便恰到好处地道出了秋蝉那种温和的性情,没有夏蝉那样的聒噪,亦没有寒蝉那样的凄切,但仍会在初秋的午后低鸣,留恋曾经的辉煌,迎接轮回的到来,亦在告知秋的来临。
■年9月摄于运城盐湖区
一鸣一落,一蝉一叶,便知秋来了,习惯了北方这种物候带来的季节变换,很难适应四季皆春的南方。而提起秋,最先想到的是西北的秋,话一出口,便呈现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阔的唯美画面,充斥着历史的沧桑感,像一条时间隧道,把你带回遥而绵长的岁月。在花草树木稀少的西北,待万物慢慢凋零,还有秋日独有的光,那是属于高原才有的温柔,在距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柔美的光青睐着每一个高原儿女,不加任何特效的修饰,不必多么高端的摄影器材,只需打开手机相机,按下快门随手一拍,便是原汁原味的“秋日”特效,那暖阳的光线,让人忍不住默默盯着它,陷入遥远而被尘封已久的回忆。
04
▼
正因为秋景太美,一个人欣赏的时候,总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也许这也是自古悲秋的原因之一吧,不在乎秋本身的肃杀气息,而是身边少了那么一个人,在日薄西山的午后,伴着《秋日私语》的钢琴曲,陪你慢悠悠地散步于袅袅炊烟升起的羊肠小道,一起感受人间烟火下夕阳的美好。
■年8月摄于平陆茅津渡
在秋日的残阳里,独自徜徉在被寂寞穿梭的午后,左耳蝉鸣,右耳音乐,一位翩翩少年急匆匆从身边经过,微风吹落了桂花,飘来缕缕清香,如果樱花下落的速度是每秒5厘米,那么在我们擦肩而过的瞬间,桂花下落的速度是多少?
无奈鲜衣怒马的少年,自此只是梦中人。随着一场秋雨一场冷的到来,而今三场秋雨过后,遥远的冬天是如此地近,但我仍想把整个秋天的思念,在冬天时寄给你。
年8.31日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