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聋症 > 聋症常识 > 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没了
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没了
统计数据显示,咸阳目前登记的听力残疾人员有人,经过听力补偿措施和教育干预,这些人大多数能和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在他们的世界里,夜晚总是安静的。 一出生便坠入无声世界 9月22日下午2时许,位于咸阳市建设路的咸阳康复教育学校内,孩子们午休起床,一个个在老师的指导下戴上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之后开始下午的课程。 2岁的男孩乐乐(化名)是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今年6月份入学。乐乐出生在咸阳农村,2岁时,依旧不会说话,医院检查后被查出聋哑症。 孩子为何会出现聋哑症,乐乐的父母也说不清。咸阳康复教育学校老师高军说:“聋哑症是出生后或处于幼儿时期便有严重耳聋,不能听到说话的声音,以致无法学说话,或者初步学会说话,又因耳聋重新丧失说话能力者,都叫聋哑症。” 今年初,父母为乐乐安装了人工耳蜗,乐乐的世界开始出现声音,但听到的是什么,乐乐没有任何概念。乐乐进入的是学校的亲子特训班,高军是他的听力语言训练老师。“我们先要培养孩子查知声音的能力,让孩子能分清声音的大小、高低、长短。之后通过不同的声音,训练孩子分辨声音的能力,最后是让孩子理解声音。”高军说,每个阶段所用时间都不一样,有的孩子需要一个月,有的孩子得好几个月。 跟着播音员说话口型练听力 咸阳康复教育学校共89名学生,其中80%的学生为听力障碍,均佩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该校一负责人介绍,以前药物致聋情况比较多,现在遗传和先天性的较多。听力残疾分4个级别,均需进行听力补偿措施,严重的需要植入人工耳蜗,较轻的佩戴助听器,通过教育干预能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交流。 虽说听力补偿和教育干预后,“聋人”能和正常人一样交流生活,但在工作中他们却处处碰壁,工作种类受到很大限制。 刘玉婷年出生,其父母是铁路职工被派往唐山支援当地建设。直到3岁时,刘玉婷依旧不会开口说话。经检查,她患有听力障碍,医院求医,但治疗却不见效果。 15岁那年,刘玉婷开始尝试佩戴助听器。“我自己摸着喉咙,看电视播音员的说话口型跟着练说话、练听力,一年以后,说话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刘玉婷说,“我现在和人交流要一边看口型,一边眼睛和‘耳朵’要同时用,没了声音,只能用心去听这个世界。” 能和人正常交流后,刘玉婷开始外出寻找工作,多次碰壁后她决定自己创业。经过多年打拼,刘玉婷开了一间自己的打印部,也担任了咸阳市聋人协会副主席。 “回想这些年自己走过的路,尽管充满着艰辛与挑战,但我没有消沉,我要向所有残疾朋友说,只要你肯走,路就在脚下。”刘玉婷说。 咸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就业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听力残疾人工作多以沟通交流较少的工种为主,他们抗干扰能力比较强,咸阳有多家企业流水线或者车间更愿意接收这类人群。
华商报记者刘军伟
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医院治白癜风